

The Goddess of Mercy (Intaglio)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The Wallace Cut (invented in 1987)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Portrait of a Lady (Intaglio)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Lady and Birds (Intaglio)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The Birth of Love (Cameo)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啟蒙時期(1980年-1990年代)
更多圖片
啟蒙時期(1980年-1990年代)
上世紀八十年代,陳世英初次接觸意大利雕刻大師米塞朗基羅及其作品。他為這些雕塑展現的光影、人體肌理、張力及戲劇性所著迷,這些於中國傳統藝術中並不常見。他沒有能力出國學習大師的雕塑,但就找到了香港的西式墓地,觀察及研究那裡的天使和聖人雕像。
他開始對西方藝術和文化感到興趣。除了中國民間傳說外,他也開始閱讀希臘神話和西方童話故事,啟發他往後的許多作品。
他的客戶鼓勵他創作當時在日本非常受歡迎的多彩寶石浮雕。他的技術模型,來自香港的一元硬幣。當時香港的一元硬幣,其中一面就是伊利沙伯二世女皇的浮雕。
陳世英接觸過各種各樣的寶石,這些寶石有各種紋理、色相及透明度,帶領他透過他的材質,展開一場與光的對話。同時,他亦訓練自己創作陰雕。
經過兩年的艱苦研究和實踐,包括在工廠擔任六個月的工程學徒,他於1987年成功發明了世英切割,一種結合了寶石切割和立體內雕的幻象雕刻法。這一突破,促成了他在德國伊達爾-奧伯施泰因(Idar-Oberstein)的寶石博物館舉行首次個展,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亞洲的雕刻天才。
至今三十餘年,世英切割傳奇如昔,這項技術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不解的謎團。
啟蒙時期(1980年-1990年代)
上世紀八十年代,陳世英初次接觸意大利雕刻大師米塞朗基羅及其作品。他為這些雕塑展現的光影、人體肌理、張力及戲劇性所著迷,這些於中國傳統藝術中並不常見。他沒有能力出國學習大師的雕塑,但就找到了香港的西式墓地,觀察及研究那裡的天使和聖人雕像。
他開始對西方藝術和文化感到興趣。除了中國民間傳說外,他也開始閱讀希臘神話和西方童話故事,啟發他往後的許多作品。
他的客戶鼓勵他創作當時在日本非常受歡迎的多彩寶石浮雕。他的技術模型,來自香港的一元硬幣。當時香港的一元硬幣,其中一面就是伊利沙伯二世女皇的浮雕。
陳世英接觸過各種各樣的寶石,這些寶石有各種紋理、色相及透明度,帶領他透過他的材質,展開一場與光的對話。同時,他亦訓練自己創作陰雕。
經過兩年的艱苦研究和實踐,包括在工廠擔任六個月的工程學徒,他於1987年成功發明了世英切割,一種結合了寶石切割和立體內雕的幻象雕刻法。這一突破,促成了他在德國伊達爾-奧伯施泰因(Idar-Oberstein)的寶石博物館舉行首次個展,被西方媒體譽為來自亞洲的雕刻天才。
至今三十餘年,世英切割傳奇如昔,這項技術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一個不解的謎團。
訂閱電子報
* denotes required fields
We will process the personal data you have supplied to communicate with you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or change your preference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link in our em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