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wan Lake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Swan Lake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Buddha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Rabbit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Untitled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Untitled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Untitled IV by Wallace Chan (Sulptures & Carvings)
水晶時期(1990年-2000年代)
更多圖片
-
(View a larger image of thumbnail 1
)
-
(View a larger image of thumbnail 2
)
-
(View a larger image of thumbnail 3
)
-
(View a larger image of thumbnail 4
)
-
(View a larger image of thumbnail 5
)
-
(View a larger image of thumbnail 6
)
-
(View a larger image of thumbnail 7
)
-
(View a larger image of thumbnail 8
)
水晶時期(1990年-2000年代)
自從在1987年發明世英切割後,光就成為了陳世英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很多時候,光都是他的作品的主旋律。光是他的靈感 ── 是他通往未知的道路。
要了解光,他就需要透明的材料。水晶對當時的他來說是最容易獲得及負擔得起的材料。他處理了不同品質的水晶,有的純淨、有的有內含物。寶石雕刻的經驗,教會他順寶石而行,根據雕刻過程中,寶石向他展示的面貌,而改變路向。他也喜歡在一件作品中結合浮雕、陰雕和內雕,以表達陰陽互動的意念。
在這段水晶時期,他接觸了不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他從未接受正規教育,這意味了他不受任何思想流派的束縛。他醉心於希臘神話、西方童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由是, 希臘女神、歐洲城堡和浪漫想像,成為他水晶雕刻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主題。
上世紀九十年代,他的作品為一位台灣收藏家所發掘。這位虔誠的佛教徒,成為了陳世英的藏家、導師及摯友。他敦促陳世英研習佛經。陳世英將佛教教義納入他的作品中。起初的作品大多是具象及寫實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學會了將他對佛教哲學的理解和詮釋,轉化成抽象的哲學表達。
在九十年代後期,陳世英受邀為台灣佛光山創作佛牙舍利寶塔,以安置佛牙舍利。
水晶時期(1990年-2000年代)
自從在1987年發明世英切割後,光就成為了陳世英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很多時候,光都是他的作品的主旋律。光是他的靈感 ── 是他通往未知的道路。
要了解光,他就需要透明的材料。水晶對當時的他來說是最容易獲得及負擔得起的材料。他處理了不同品質的水晶,有的純淨、有的有內含物。寶石雕刻的經驗,教會他順寶石而行,根據雕刻過程中,寶石向他展示的面貌,而改變路向。他也喜歡在一件作品中結合浮雕、陰雕和內雕,以表達陰陽互動的意念。
在這段水晶時期,他接觸了不同的文化和意識形態。他從未接受正規教育,這意味了他不受任何思想流派的束縛。他醉心於希臘神話、西方童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由是, 希臘女神、歐洲城堡和浪漫想像,成為他水晶雕刻作品中經常出現的主題。
上世紀九十年代,他的作品為一位台灣收藏家所發掘。這位虔誠的佛教徒,成為了陳世英的藏家、導師及摯友。他敦促陳世英研習佛經。陳世英將佛教教義納入他的作品中。起初的作品大多是具象及寫實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學會了將他對佛教哲學的理解和詮釋,轉化成抽象的哲學表達。
在九十年代後期,陳世英受邀為台灣佛光山創作佛牙舍利寶塔,以安置佛牙舍利。
訂閱電子報
* denotes required fields
We will process the personal data you have supplied to communicate with you in accordance with our Privacy Policy. You can unsubscribe or change your preferences at any time by clicking the link in our emails.